本文目录一览:
-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1)
- 2、京津冀一体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再“升级”
- 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改革蓝图
- 4、下列关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与区域治理达成共识的倡议,说法正确的有...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1)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提升我国城市群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冀城市群位于东北沿海,尽管具有地理优势,但其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与纽约、东京、巴黎等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国内则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调整原有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辩证法认为,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从整体着眼,立足全局,选择最优方案,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集体功能之和的效果。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体现了这一要求。
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的崛起,京津冀的外来人口居多,多半是外地进京打工寻求致富之路,如果家乡经济崛起,人们自然会留在家乡寻求发展,而不是背井离乡北上打工。
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近年来,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河北新区作为重要的战略区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河北新区位于中国北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其发展对于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一体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再“升级”
年1月17日,北京市通过《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将全面强化机动车和挖掘机、推土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移动源”污染防治,对未统计的“移动源”柴油机械将继续核查,条例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京津冀三地将共享排放超标车辆信息,共建新车抽检抽查协同机制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统一登记管理系统。4月27日召开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京津冀联合新闻发布会上京津冀三地人大、政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将于5月1日起三地同步实施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进行解读。
年1月11日,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并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防治。根据该条例,我省将统筹油、路、车治理。
日前,从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获悉,京津冀三地将于8月中旬就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条例,首次开展联合监督执法检查。京津冀召开治超专题联席会议,针对货车各类违法,每月定期开展三地联合行动,集中力量治理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行为。
其中我省保有量1686万辆,境内每年在途重型柴油货车约3亿辆次,占污染源比例15%至32%。据了解,条例中专章就京津冀联防联控联治作出规定,明确三地将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联合防治协调机制,通过区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重污染天气应对、科研合作等方式开展联合防治。
目前,《北京市蓝天保卫战2018—2020年攻坚计划》正在研究制定中,拟实施清洁运输、油品、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车五大攻坚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改革蓝图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细化清单和路径设计后,还得三地踏石留痕的执行力,并重视改革驱动的作用,用改革为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势能动能。 有了规划纲要,意味着京津冀地区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会被纳入到体系化、全局性设计中。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关键是要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这样的思维,破解协同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的障碍。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一批专项规划、重大政策、重点项目、重要事项落地见效,体制改革、创新驱动和试点示范深入开展,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打造……正是在狠抓落实中,京津冀一体化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以促进北部地区的区域和经济发展,并弥合首都与周围的工业农村地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下列关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与区域治理达成共识的倡议,说法正确的有...
坚持区域一体、协同发展的原则,谋求城镇体系、区域空间、重大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与布局。促进城镇功能合理分工,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着力培育区域次中心城市和沿海新开发地区。强化京津高端服务功能合作对接,京津冀共同构筑面向国际的开放平台。
第八章通过经济空间联系和城市流分析,揭示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活动特征。在第九章,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回顾了京津冀区域治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有模式、目标和优化路径。最后,第十章总结研究结论,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整个研究为理解并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协调发展与区域治理:京津冀地区的实践是由李国平和陈红霞两位作者共同完成的研究著作,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12年3月1日首次发行。全书共232页,字数达到了230,000字,详细探讨了这一地区在协调发展与区域治理方面的重要实践案例和理论探讨。
总的来说,《协调发展与区域治理:京津冀地区的实践》以其全球城市区域视角,明确了该地区战略重点、发展模式及其实施路径,为国内外类似区域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案例和启示。
应合理高效运用自然资源,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三是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区域优势互补,提高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离不开健全的市场机制。
为响应国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参加两市一省规划学(协)会和城市科学研究会、规划设计院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京联合召开的“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论坛”与会者,就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与区域治理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