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简介

1、位于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占地面积广阔,占地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科研设施完善,拥有5900平方米的办公实验大楼和1600平方米的实验辅助用房,以及25000平方米的其他公用设施。该所设备先进,拥有40多台大型仪器设备,藏书丰富,藏书量达到25万余册。

2、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于1979年经国务院和农业部批准正式建立,直属农业部领导,1997年划归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被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批准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3、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坐落于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占地3万平方米,拥有办公实验大楼5900平方米,实验辅助用房1600平方米,其他公用设施25000余平方米。全所拥有大型仪器设备40多台件,藏书25万余册。

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位于天津,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农业环境保护研究和监测机构。前身为中国农林科学院生物所农业环保研究室,1979 年正式建所直属农业部领导, 1997 年划归中国农业科学院领导。现有在职职 工 129 人,其中科研人员 123 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62 人。

5、周其文,1969年8月出生,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拥有深厚的农业经济管理背景。现任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信息中心主任、科技处副处长,同时担任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致力于农业资源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在科研工作中,周其文积极参与了多项重要项目。

中国科研机构如何防控耕地重金属污染?

1、针对耕地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11日在湖南省湘潭市牵头成立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控协同创新联盟,以加强防控。

2、利用农作物叶面生理阻隔剂阻控农作物体内重金属积累是近年来中国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主要通过在农作物细胞壁上沉淀或螯合重金属以及提高农作物对重金属抗逆性等手段来减少甚至完全阻断重金属向食物链转移。由于这一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操作方便等优势而倍受国内研究者的青睐。

3、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该项目针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研究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和生态风险,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技术。项目成果将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4、中央财政整合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设立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土壤环境调查与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治理与修复等工作。各地应统筹相关财政资金,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加大支持,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涉农资金,更多用于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

5、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对各种污染源排放进行浓度和总量控制;对农业用水进行经常性监测、监督,使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慎重使用下水污泥、河泥、塘泥;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必须进行净化处理;推广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以及整治矿山防止矿毒污染等。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的简介

位于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占地面积广阔,占地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科研设施完善,拥有5900平方米的办公实验大楼和1600平方米的实验辅助用房,以及25000平方米的其他公用设施。该所设备先进,拥有40多台大型仪器设备,藏书丰富,藏书量达到25万余册。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于1979年经国务院和农业部批准正式建立,直属农业部领导,1997年划归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被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批准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坐落于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占地3万平方米,拥有办公实验大楼5900平方米,实验辅助用房1600平方米,其他公用设施25000余平方米。全所拥有大型仪器设备40多台件,藏书25万余册。

唐世荣,一位出生于广西桂林的杰出科研人员,1963年5月出生,目前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重要职位。他是一位研究员,以其在农业领域的卓越贡献,被授予农业部一级岗位杰出人才的称号。1995年,他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完成了全脱产博士学位的学习,彰显了他的学术实力。

周其文,1969年8月出生,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拥有深厚的农业经济管理背景。现任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信息中心主任、科技处副处长,同时担任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致力于农业资源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在科研工作中,周其文积极参与了多项重要项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类科技期刊,曾用名为《农业环境保护》,创刊于1982年3月,于2003年改为现刊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为月刊,大16开,224页,每本定价40.00元,全年定价480.00元。

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有哪些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分述如下: 控制和消除污染源 世界各国已颁布几十项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条例,规定了50多种污染物的环境标准。中国已颁布的有关条例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农业环境监测条例》等。

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经济全面发展。加强特色基地建设。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有:①强化农业环境管理,制定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规,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制。②积极防治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三废”污染。③防治农药、化肥污染,积极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肥、复合肥,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分述如下。 除严格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外,尚可采取如下一些防治措施:①利用植物防治。如选用具有较强抗性和耐污性的树种营造防污林带,以阻止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并通过林网吸收污染物质等。某些对污染物敏感的植物,则可作为指示植物用来监测大气污染。②利用某些生物的自净能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历史沿革

年,在“不靠七千五,要靠七亿五”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中国农业科学院除保留原子能所、撤销农业经济研究所外,其余31个研究所全部被下放北京及全国十余个省市。

创办初期的《中国农业科学》 1959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党组决定,1960年将195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编辑出版的《农业科学通讯》改为《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7年,当时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伴随着中国农科院图书馆的诞生,它接管了原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图书室。初期规模较小,藏书约10万册,仅有14名工作人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4月25日,当时开始筹备该研究所,初期在扬州的萃园桥招待所和许巷办公,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的双重指导。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这个专业机构起源于那个时期,隶属于当时的农业部,是全国柑桔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西南农业大学开启了一段新的合作篇章,共同对该研究所进行了建设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