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满3年后进行小的修订需要重新评审吗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第十二条 企 业结合环境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至少每三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 性评估。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个别内容调整、告知生态环境部门的,应当在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以文件形式告知原备案受理部门,无需重新备案。企业在回顾性评估时,推荐参照最新或当地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资源调查、环境应急预案评审等技术文件进行。
第一条 为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增强环境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环境应急管理和突发环境应急的区别
频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和环境风险,对环境应急管理提出更系统、更严格和更规范的要求。制定《办法》,将助于从总体上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严峻形势,有力维护保障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办法》的必要性 一是进一步规范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
发生频率不同 环境污染事故往往呈现长期性和常态化的特点,多数情况下与产业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日常管理密切相关。而突发环境事件则相对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其造成的影响往往更为严重和紧迫。
环境应急预案,全称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它是一种管理工具,旨在预防和控制突发环境事件及环境风险。通过有效管理,可以减缓和控制环境影响后果。在《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中,这种预案被定义为企业在应对各类事故和自然灾害时,预先制定的紧急工作方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而制定的。该办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建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根据头条新闻中国新闻网的报道,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属于行政管理范畴,是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在遇到突发环境事件时,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损害和保障公众健康。
造成国际环境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涉外应急通报和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国际合作的相关规定执行。第三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第四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什么和什么是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的基础
1、应急预案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法律分析: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的。法律依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针对本行政区域多发易发突发事件、主要风险等,制定本级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编制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完善。
3、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应急预案分多钟,有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共计三种。
4、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步骤为:明确应急预案编制任务、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预案的实施、预案的修订与更新。明确应急预案编制任务。这一步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需要明确编制的目的、范围、编制人员及编制时间等。
5、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法律依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一)风险评估。
6、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第三条 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