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环保法的问题
1、法律分析:一是“保护优先”和“预防为主”的原则尚未成为地方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指导原则,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尚无具体的追责程序规范,经济下行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一些地方放松监管。二是一些配套法规的出台迟缓影响相关法律制度实施。
2、环境保护法的几个问题 1 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需重新定位 现行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强调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将环境保护的目标服务于经济发展。这种定位容易导致在环境与经济发生冲突时,环境保护让步于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和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已成为环境立法的共同目标。
3、环保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4、如果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了重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权要求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
5、我国现行环保法自1989年实施以来,面对不断复杂的环境问题,由于未进行过修改,已显得滞后。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强调了修改的紧迫性。据统计,2004年至2007年间,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收到的关于修改环保法的建议和提案超过35件,占总数的一半,众多人大代表也积极参与。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低碳发展节能减排有关政策
年,一系列法规和通知出台,如《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排污费征收工作稽查办法》等,强化了环保监督和节能减排的执行力度。2008年,《节约能源法(修订)》实施,将节约资源上升为基本国策,强化了政府在节能工作中的责任。
安徽省芜湖繁昌区出台政策,对主动关闭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单位给予资金补助。 上海徐汇区发布节能减排降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企业实施节能技改及产品应用项目,并实现明显的节能减排降碳效果的,按项目实现的年节能量给予扶持。
双碳政策是中国为实现碳减排所设定的两个关键目标,即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战略目标)。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加,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减少。与此同时,中国还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所有二氧化碳排放。
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我国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首先,加强了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将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纳入国家规划,制定并实施了多项政策文件,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等,为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双控”目标 “双控”指的是“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旨在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目标。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我国将出台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化;推进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和企业退出市场等。
我国资源回收利用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始于什么时间?
1、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1997年才开始起步,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属于朝阳产业,虽然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但与我国再生资源产生量和需求量相比,与发达国家对再生资源的利用情况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再生资源发展还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2、关于资源回收利用 一般认为,我国庞大的“拾荒大军”基本解决了垃圾中资源回收问题,在最终处理过程中,可直接回收的废物寥寥无几,主要通过焚烧发电进行资源利用。但是,调查表明,在生活垃圾最终处理环节,可以直接回收的废物超过20%,其中塑料和橡胶占6%-9%,纸类4%-6%,还包括一定量的织物、金属和玻璃等。
3、为了建立循环社会,日本在2000年前后相继颁布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资源有效利用法(修订)》、《固体废弃物管理法(修订)》、《建筑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和《绿色消费法》等多项法律,与原来颁布的《容器包装与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等,构成了建立循环社会的法律框架。
4、- 废旧金属:废旧金属是回收中的主要品种,全球约45%的钢材、40%的铜和50%的铝是通过回收废金属冶炼而成的。废旧钢铁的回收利用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我国钢材供应不足,进口受限,因此,加强废钢铁的回收利用显得尤为迫切。废钢铁的回收利用不仅能节约能源和运输资源,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5、《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于2008年8月20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清洁生产的国内外发展
1、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清洁生产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造成的,甚至有一些领导受传统环境保护观念与单纯经济增长理论的影响,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生产,环保工作只要抓住“末端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即可,对搞清洁生产积极性不高。意识对行动具有能动作用。
2、清洁生产源于1960年美国化学行业的污染预防审计,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1979年,欧共体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1984年至1987年间,欧共体环境事务委员会三次拨款支持建立清洁生产示范工程。1989年,联合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推动各国清洁生产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3、清洁生产的起源来自于1960的美国化学行业的污染预防审计。而“清洁生产”概念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